2016年2月16日星期二

吉林市職業化工會主席非公企業展示作為



“要是沒有工會對我的幫助,我簡直難以生活下去。”近工會勞保日,在收到吉林市龍潭區職業化工會主席王玉清送來的500元現金和慰問品時,48歲的下崗離異職工田桂花感動得哭了。

作為吉林市108名職業化工會主席中的一員,去年7月,王玉清被派駐到10戶非公企業。通過半年的工作,他不僅幫助企業簽訂了工資集體合同,還幫扶救助困難職工20余人。去年底,王玉清在走訪中得知,下崗職工田桂花身患疾病,寄居在同樣離婚的妹妹家裡,立即為她填寫了困難職工救助表,將其納職業工會入工會的幫扶對像。

“職業化工會干部,不端企業飯碗,不是企業雇員,敢於站出來替職工說話,能打破非公企業工會干部‘維權不到位甚至不敢維權’的瓶頸。”吉林市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劉春明說,2013年7月以來,市總開展了“百名職業化工會主席進駐千戶非公企業活動”,以有效維護職工權益,解決職工困難。

昌邑區新地號街道工會聯合會職業化工會主席史美琦工會健保,被派駐到非公企業後得知,一家能源沒有和員工簽訂工資集體合同,也沒及時建立職工保障機制。經過多次調查,在掌握困難職工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史美琦先說服企業幫扶慰問困難職工,從而有效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也使企業看到“只有切身為職工利益著想,企業才能長期穩定發展”。隨後,史美琦推動企業成立了員工訴求服務中心,又經過多次協商,敦促企業簽訂了工資集體合同、女職工專項合同,化解了職工長期以來的擔憂。

船營公所健保區開發區工會聯合會主席姚大偉,來派駐企業不到1個月,就遇到一件大事—由於派駐企業拖欠職工兩年社保基金,職工多次與老板交涉無果,勞動關系十分緊張,生產一度停工。姚大偉第一時間向上級工會彙報情況,並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向職工了解情況,反復與企業老板磋商,終於促使企業按規定全額繳納了兩年的社保金,維護了職工合法利益。

“如今,職工一有難事,最先想到的就是工會。”劉春明說,在職業化工會主席的努力下,很多非公企業形成了企業關心職工權益,職工關注企業發展的可喜局面,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得到職工的普遍認可。

社區職業化工會干部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工會是職工之家,如何讓職工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怎公所健保樣讓困難職工在緊急的時刻得到幫助,同時為職工與企業之間架起溝通協商的平台,使職工群眾逐步過上更加富裕、更加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夢想,這是工會工作的目標。

  市總工會在朝著這個目標前行的過程中,創新地開展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工作,通過建立工會聯合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職業化工會干部,使工會組織充實了一批強有力的生力軍。“動真情、聽實情、注友情”,這些社區職業化工會干部的服務,不僅延伸了工會服務群眾和職工的觸角,更架起了工會與群眾職工之間溝通協商的橋梁和紐帶。

  2009年7月,市總工會貫徹落實全國總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方針和省總工會要求,在全省率先開展建立工會聯合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職業化工會干部工作,走出了一條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新路子。

  市總工會結合實際,制訂方案,先期在職工人數較多、非公企業相對密集的龍沙區、建華區、富拉爾基區和甘南縣開展職業化工會干部試點工作。經過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考核,首批從105個報名者中擇優選聘了20名職業化工會干部作為街道工職業工會會副主席或社區工會主席候選人。

  2011年後,市總工會在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又先後在碾子山區、昂昂溪區、鐵鋒區開展了招聘職業化工會干部工作,讓更多的職業化工會干部發揮工會健保工會作用。

  如今,這些職業化工會干部已成為社區群眾和企業職工的貼心人。一支活躍在區(縣)以下街道(鄉鎮工會勞保)、社區的職業化工會干部隊伍開始形成,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新優勢日益凸顯。


東海縣總工會深入推進“職工職業道德積分制”成效顯現



全縣十大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如工會健保火如荼、任同昌入圍中國最美養路工20強、各行各業拾金不昧、舍身救人等先進人物不斷湧現,這些閃現“真善美”的鮮活事例都來自東海縣市民的身邊。“采用職工職業道德積分制來鼓勵員工多做好事,收到職業工會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工會主席劉永衛說。

兩年前,面對社會上道德失範、傳統職業道德建設乏力的新情況、新問題,該縣總工會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強化職業道德建設新模式並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今年以來,在部分企業試點成功的基礎上,縣總工會聯合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軟環境辦在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推行“職工職業道德積分制”,“做好事、得表揚加分,違法了、被投訴了減分,分值記入檔案,還與評優、兌獎、晉升掛鉤”,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該項目具體做法是,先根據各單位實際,將職工職業道德確定若干積分項及其分值(具體加分、扣分內容和標准由各單位結合業內規範參照執行);其次,該單位積分執行小組根據職工的日常的道德行為進行累分登記,並報積分管理領導小組審核,對把關審核後的積分進行公示,公公所健保示期間職工對評分有異議的可以提出申訴要求復審;最後,確定職工的職業道德分值並載入檔工會勞保案,並依據積分對職工進行評先、兌獎、晉升。

該項目的推行,突破了職工職業道德建設的傳統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在主要行業、重點單位建立“職業道德大講堂”46個,示範點19個,職業道德實踐基地16個;全縣新人新事層出不窮,湧現出各類好人好事7800多人次,30000多名職工參與各類職業道德實踐活動。


第九屆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單位和個人評出



11月26日上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工會召開職業職業工會道德模範爭當改革排頭兵座談會。

會上,自治區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指導協調小組決定,分別授予中國石油工會健保西部國際鑽井等10個單位“第九屆自治區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公所健保標兵單位”稱號,居馬泰•俄白克等1工會勞保0名同志“第九屆自治區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個人”稱號,中石油烏石化設備安裝設備制造分等11個單位“第九屆自治區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徐進喜等11名同志“第九屆自治區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座談會上,職業道德模範代表結合自己的工作,就如何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了發言和交流。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國際鑽井黨委書記龔卓說,榮譽飽含了自治區黨委、自治區總工會多年來對駐疆石油企業的關懷、支持和期待。我們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在工作中再接再厲,不斷創出新業績。

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塑料袋在環境中的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



影響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漂浮在長江中的背心袋塑料制品給水源取用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給工業生產和水電站造成巨大損失。如葛洲壩水電站,每天因清理漂浮的塑料垃圾,停機損失發電200000KW。H。

將來長江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如繼續讓塑料垃圾污染水體,那對發電造成的損失,將不堪設想;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

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很難回收利用,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占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塑膠袋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後代失去生存的空間;

影響了垃圾的綜合利用。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要從垃圾中分揀出來廢塑料,這樣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污染了的廢塑料因無法保證質量,其利用價值也很低;

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環境衛生部門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塑料垃圾還很易手提袋攜帶細菌、傳播疾病等。

中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其邊界和內涵仍在不斷延伸和豐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購物袋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產業內涵擴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潔淨技術、潔淨產品、環境服務等方面,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十一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長速度,環保投資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opp袋物、生態環境、核安全及輻射環境保護建設以及環境能力建設。2010年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達8800-10000億元左右,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6600億元,環保裝備產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產值1000億元。

塑料袋的出現和環境危害



塑料袋是在1902年10月24日由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opp袋尼發明的。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深受顧客和商家的喜愛。因此商店,菜場紛紛提供免費塑料袋。

但這項發明在100年後卻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由於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的,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這兩種辦法都不利於環保。

廢塑料的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埋在地裡的塑料袋,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會改變土地的酸堿度,嚴重污染土壤,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業減產,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也會造成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現在塑料袋已成為了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限塑令的實施,正是為了解決或是緩解由於塑料袋的過度使用而帶來的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從2008年6月1日起,一切將變得不一樣。厚度小 0。025毫米的塑料袋即超薄塑料袋將被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以提高塑料袋的使用壽命,使人民合理使用、節約使用塑料袋以減少污染。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將不再提供免費塑料袋,提倡消費者重新拎起布袋子、重薪提起菜籃子,重復使用耐用型購物袋,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環境保護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國家的事、後代的事,需要全社會一起行動共同參與。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限塑令將是一項造福後代子孫的措施。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塑料袋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愛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從使用塑料袋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吧!塑料袋回收價值低塑膠袋,大多為回收而進入環境,其對環境主要有兩種危害,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塑料制品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在大城市、旅游區、水體、鐵手提袋道旁散落的廢塑料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購物袋的整體美感。 而且損害了我們國家和國民的形像。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視覺污染”。

視覺污染是“白色污染”問題最為突出的危害背心袋。在我國城市、旅游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均不同程度存在的廢塑料垃圾的視覺污染,這些廢塑料散落在地面上,或隨風掛在樹枝上飄揚、或漂浮在水面,污染環境、傳播疾病、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潛在危害是指廢塑料制品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壞,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段累積。

塑料購物袋的限塑令



我國於前不久由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購物袋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鑒於購物袋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今後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應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並將塑膠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塑料袋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手提袋的塑料袋。

在我國,每天光買菜就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至於其他各種塑料袋的用量更每天在20億個以上。到超市、集市購物由商家提opp袋供塑料袋,也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習慣。 但塑料袋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卻也因為過量使用及不易回收處理等原因,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損,加上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薄背心袋弱,在使用後大多被隨意丟棄,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了“視覺污染”並成為“白 色污染”的主要來源。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限制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使用。

我國的限塑令一出,意味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將要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改變,又要回到拎著菜籃子買菜的生活。因此引發了眾多的觀點和言論。其中有部分人可能習慣了塑料袋在生活中帶來的便利性,忽略了它所造成的危害而持反對意見。